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如果累了,不妨读读这四首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9:08:54    


满江红·送吴叔永尚书

宋·吴潜

举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暇日扁舟清霅上,倦时一枕薰风里。试回头、堆案省文书,徒劳尔。南浦路,东溪水。离索恨,飘零意。况星星鬓影,近来如此。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但多吟、康节醉中诗,频相寄。

这首《满江红》词是送别之作。吴叔永尚书因事左迁,作者为其送行。词中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人生无常的感慨。

词的开头“举世悠悠,何妨任、流行坎止”,是说世事无常,不如任意而行,不问前程。这里流露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接下来“算是处、鲜鱼羹饭,吃来都美。暇日扁舟清霅上,倦时一枕薰风里”,描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享受当下的心态。这里既有对友人的留恋,也有对自己生活的热爱。

然后“试回头、堆案省文书,徒劳尔”,是说不要留恋过去,应该放下繁琐的文书,勇敢地面对未来。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仕途不顺、人生无常的感慨。

“南浦路,东溪水。离索恨,飘零意”,这里的“南浦路”和“东溪水”是送别之地和别后思念之情的象征。作者用“离索恨”和“飘零意”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最后“况星星鬓影,近来如此。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这里作者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无常,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天注定的。但是,即使如此,人们仍然要努力前行,用自己的才智去支撑自己的人生。作者用“但多吟、康节醉中诗,频相寄”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

整首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鼓励。

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表现出他独特的词风和思想。

  • 从词句来看,柳永的遣词造句非常生动有力,用“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来形容科举考试的失利,既突显了科举的重要性,又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和失望。同时,“明代暂遗贤,如何向”则讽刺了当时的科举制度,暗示它不能真正发掘和选拔人才。接下来,“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则描绘出柳永的内心矛盾,他既想追求科举功名,又想恣意狂放,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 从思想来看,柳永在这首词中表现出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他认为自己虽然只是“白衣卿相”,但他的才情和文学造诣并不比那些身着官服的人低。他用“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既表现出他的自负和自信,又透露出他的孤独和无奈。
  • 从风格来看,柳永的词风非常独特,既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又有豪放派的慷慨激昂。他用“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来表达对青春的珍惜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冲突的情感表达,彰显出柳永作为一个才子词人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它既表现出柳永的才华和思想,又展现出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这首词以其生动的词句、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在鹤林寺僧舍所作。诗人在经历了流放和官场失意后,感到极度疲惫和内心的混乱。这首诗以“抑”起笔,抒写了他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同时描绘了他从“抑”到“扬”的情感转折。

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诗人用“终日”、“昏昏”、“醉梦间”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内心状态,表现出他消沉、萎靡、无助的情感。这种状态是诗人对流放遭遇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第二句“忽闻春尽强登山”,诗人通过“忽闻”和“强登”的转折,表现了他从消沉中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转变是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拯救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

第三句“因过竹院逢僧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竹院里与僧人的交谈,表达了他对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的生活态度的认同和追求。这种生活态度是诗人从流放困境中解脱出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最后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诗人用“偷得”和“半日闲”来形容自己获得的片刻宁静和自由,表现出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珍视。这一表述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我救赎的渴望。

整首诗以“抑”起笔,以“扬”收笔,抒写了诗人从消极浑噩到积极向上的情感转折。同时,通过对鹤林寺僧舍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的生活态度的认同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状态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唐·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这首诗是《绝句漫兴九首》中的第四首,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之一。

首句“二月已破三月来”,从平淡处入手,以春之流逝引出感叹。诗人用“已破”二字将二月与三月紧密相连,强调时间流逝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渐老逢春能几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伤。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易老的深沉感慨。

后两句“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是诗人对生死的达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体现。诗人认为,生命有限,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因此,他劝诫人们不要过多地考虑身外之事的无穷无尽,而是要把握好眼前的生活,尽情享受有限的人生。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返回顶部